巴比伦“世界意象”泥板:古代宇宙观与神话的交织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源自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世界意象”(Imago Mundi)泥板,是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宇宙观的珍贵物证。这块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文物,是在伊拉克南部古城阿布·哈巴(即今日的西帕尔)被发掘,并于188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该泥板以楔形文字镌刻,其正面核心是一幅圆形的示意图,勾勒出当时已知世界的轮廓。

泥板的地理构架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置于绝对中心,象征着万物的枢纽。该中心区域被一道被铭文标注为“苦河”(Bitter River)的双重圆环所环绕,这代表着已知疆域的最终边界,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咸水海洋。泥板上的文字不仅描绘了这一地理格局,还深入阐述了世界的创生过程,并提及了位于“苦河”之外的各个地域与族群的分布情况。

引人注目的是,泥板上的叙事包含了巴比伦版本的诺亚方舟故事,其中的英雄被尊称为乌特纳皮斯提姆(Utnapishtim),据载其方舟最终停泊于“苦河”彼岸的一座山脉之上。大英博物馆的楔形文字专家欧文·芬克尔博士(Dr. Irving Finkel)指出,这张图景完整地捕捉了当时人们所认知的一切——生命繁衍、兴盛与终结的所在。

这张古老的“世界地图”并非纯粹的地理记录,它巧妙地融合了巴比伦的信仰体系。泥板上不仅刻画了创世之神马尔杜克(Marduk),还描绘了蝎人(scorpion-man)和狮头鸟安祖(Anzu)等神话中的存在。这种地理描绘与神话元素的交织,映射出巴比伦人复杂而深邃的宇宙观,他们将尘世的疆域与天体的秩序紧密联系起来,视世界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宏大系统。

一些学者推测,Imago Mundi可能并非旨在作为实用的航海指南,而更像是一份神学宣言,用以彰显巴比伦统治者不仅在陆地,更在宇宙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将信念、权力与地理学并置的表达方式,挑战了我们对早期地图绘制起源的传统认知。泥板的尺寸约为12.2厘米高、8.2厘米宽,它所承载的,是对一个时代整体认知的浓缩与投射,旨在为当时的社会和精神生活提供一个稳定而有序的参照框架。

来源

  • GreekReporter.com

  • Ancient Mystery of the World’s Oldest Map on a 3,000-Year-Old Babylonian Tablet Finally Uncovered

  • Imago Mundi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巴比伦“世界意象”泥板:古代宇宙观与神话的交织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