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古籍新发现:千年超新星爆发细节获历史文献佐证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近期对十二至十四世纪阿拉伯文献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关于两起重大超新星事件的珍贵记载,这些记录在以往的天文学研究中鲜有提及。这些新发现不仅是对历史天文学的重大补充,更彰显了古代观察者洞察宇宙变迁的敏锐能力。

关于公元1181年的那次天象,十二世纪的阿拉伯诗人伊本·萨纳·阿尔穆尔克(Ibn Sanā' al-Mulk)留下了诗篇,诗中赞颂了萨拉丁苏丹,并提及天空因“新星”(najm)的出现而增辉。该事件推测发生在公元1181年至1182年间,当时萨拉丁及其兄弟驻扎在开罗。现代研究推断,这颗星体位于仙后座,亮度曾达到约0等,肉眼清晰可见。SN 1181被认为是一次罕见的Iax型超新星爆发,可能源于两颗白矮星的合并,这种不完全的爆炸或留下了一颗“僵尸星”——一颗极热的恒星。

对于公元1006年的超新星爆发,即SN 1006,十四世纪的历史学家艾哈迈德·伊本·阿里·阿尔-马格里齐(Ahmad ibn 'Alī al-Maqrīzī)在其编年史中记载了一颗拖着尾巴的“星体”(kawkab)。该星体光芒曾亮如月亮,并在阿布·拉瓦(Abū Rakwah)起义期间持续数月。这一描述与SN 1006的特征高度吻合,该超新星被认为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耀眼的恒星事件之一,亮度超越金星,甚至在白昼中亦清晰可见。现代测距显示,SN 1006的残骸位于豺狼座,距离地球约7200光年。

这些来自阿拉伯世界的记录,与东亚观察者的报告相互印证,共同构建了更完整的历史图景。例如,埃及天文学家阿里·伊本·里德万(Ali ibn Ridwan)曾描述SN 1006“大而圆,亮度是金星的二三倍”。SN 1181的残骸现被确认为星云Pa 30,其中心拥有一颗温度超过220,000开尔文的热星。SN 1006的残骸,一个近乎圆形的物质壳层,则是在1960年代才被射电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献,为理解这些宇宙剧变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点,揭示了星辰演化的宏大规律。

这些文献的重现,不仅是对古代文明观测能力的肯定,也提醒着世人,宇宙间能量与物质的深刻转化,是所有显现背后的秩序流转,每一次观测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觉察。

来源

  • Signs Of The TImes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 Rutgers University Astronomy Department Publications

  • Annual Reviews: Progenitors of Core-Collapse Supernovae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Relativistic Supernova 2009bb

  • Supernova Explained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阿拉伯古籍新发现:千年超新星爆发细节获历史文献佐证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