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冰盖下的远古奇观:南极甘布尔采夫山脉的深层地质启示

编辑者: Uliana S.

在南极洲东部,厚达数公里的冰层之下,隐藏着一个规模宏伟的地理结构——甘布尔采夫山脉。这座山脉绵延约1200公里,若冰雪消融,其峰顶可达海拔3390米,其体量可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相媲美,然而其深埋的特性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这些山脉并非现代地质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可追溯至五十多亿年前,是冈瓦纳古陆形成过程中大陆碰撞的直接结果。更早的证据表明,其核心根基形成于约十亿年前,当时多个大陆板块相撞,构成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尽管早期山体经受了漫长岁月的侵蚀,但其深层、致密的构造根基得以保存至今。

大约在两亿五千万至一亿年前,即冈瓦纳超大陆解体时期,山脉下方的古老地壳根部重新受热。这一地壳的重新激活,加上与东非裂谷系统相关的构造触发,共同作用推动了地表隆起,重塑了甘布尔采夫山脉的现代轮廓。科学家们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例如“南极洲甘布尔采夫省”(AGAP)项目,利用先进的机载探冰雷达、重力仪和磁力仪等地球物理技术,成功绘制了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古老地貌。

勘测结果显示,山脉中现存的河谷系统在冰盖形成前就已存在,这证实了山脉在冰川作用开始前就已具备雏形,并以类似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地貌得以保存。科学家推测,大约在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全球气候剧变导致冰川快速滑落并汇聚,形成了东极冰盖,将甘布尔采夫山脉封存其中。这种快速的冰盖形成有效地阻止了山体的进一步侵蚀,使其成为记录南极冰盖早期生长历史的独特“时间胶囊”。

对这一深埋地貌的探究,对于理解地球构造史具有重要意义。更关键的是,山体基岩的构造和地热分布被认为会影响其上冰层的流动模式。因此,揭示其深层结构,有助于科学家建立更精确的冰盖行为模型,这对理解地球系统在长期气候变迁中的适应性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

来源

  • Con La Gente Noticias

  • Britannica

  • Phys.org

  • SpaceNews

  • National Geographic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