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英国的白鹳项目迎来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繁殖季,在科茨沃尔德野生动物园成功哺育了48只雏鸟,这一数字打破了自2016年项目启动以来的所有记录。
这项旨在重新引入白鹳至英格兰南部的合作保育项目,至今已累计放归超过200只幼鹳。通过追踪器监测,这些白鹳的迁徙路线已延伸至欧洲和非洲。保育员们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代孕父母”的角色,精心照料雏鸟长达35天,直至它们足够强壮得以放归野外,并期望它们能返回英国繁衍后代。
白鹳的回归对英国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有效控制昆虫和小动物的数量,其复苏也彰显了保育合作与栖息地恢复的强大力量。白鹳在英国的历史可追溯至36万年前,曾广泛分布于英国,与苏塞克斯郡有着深厚的渊源,当地地名“Storrington”即意为“鹳的居所”。然而,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丧失,白鹳于15世纪从英国野外消失,长达600多年未能在本土繁殖。
自2016年白鹳项目启动以来,通过与华沙动物园合作引进无法飞行的白鹳作为“磁石”,成功吸引了野外迁徙的同类,并在肯普庄园等地建立了繁殖种群。2020年,白鹳在英国野外成功繁殖,这是自1416年以来首次在英国本土繁衍后代。2024年,该项目在科茨沃尔德野生动物园放归了33只白鹳至西萨塞克斯郡,其中6只于当年11月抵达摩洛哥,有力证明了该物种重新引入的成功。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激励了更广泛的“野化”行动,还促使了将白鹳引入大伦敦地区的可能性。市民动物园(Citizen Zoo)正在评估潜在栖息地并与社区沟通,以期将伦敦的白鹳种群与苏塞克斯和萨里郡的种群联系起来,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物种恢复。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23年间,大伦敦地区的白鹳目击事件从之前的40年间的27次激增至472次,这表明白鹳在城市环境中也具有生存和繁衍的潜力。
白鹳的回归不仅是生态恢复的象征,也可能成为城市生态复兴的标志,激发人们对城市自然环境的重新思考和连接。它们作为“旗舰物种”,其保护能够带动湿地和草原等大片栖息地的恢复,惠及众多其他物种。此外,白鹳巨大的巢穴也为麻雀、八哥甚至红隼等其他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和食物来源,预示着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英国生态环境的到来,并为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