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威夷考艾岛上,两种曾近一个世纪未被发现的特有陆生蜗牛——*Godwinia caperata* 和 *Hiona exaequata*——的重新出现,为极度濒危的夏威夷陆生蜗牛种群带来了新的希望。夏威夷陆生蜗牛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物种之一,已有数百种灭绝。此次重新发现强调了持续的调查、社区参与和合作保护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
这些蜗牛在夏威夷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森林的“声音”,并出现在歌曲和故事中。每一个幸存的物种都代表着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和深厚的文化联系。夏威夷州长乔什·格林宣布 2023 年为“卡胡利年”,以强调增加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关键必要性。目前,这些重新发现的蜗牛正在毕晓普博物馆的 Pūpū Ola:Kāhuli 保护饲养研究中心得到精心照料。对它们生存的研究有望为保护其他脆弱物种提供关键见解。该中心目前饲养着 42 种其他陆生蜗牛,其工作对于防止这些珍稀物种进一步灭绝至关重要。
夏威夷陆生蜗牛面临着栖息地破坏、入侵物种(如玫瑰狼蜗牛、老鼠和变色龙)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威胁。然而,科学界和保护组织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应对这一挑战。例如,一项由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毕晓普博物馆和夏威夷土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开展的为期三年的项目,获得了 15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推进濒危夏威夷陆生蜗牛的保护科学和行动。该项目旨在识别关键的栖息地需求,如蜗牛生存所需的特定植物,并为圈养繁殖和野外繁育提供支持。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这些蜗牛的栖息地、生态和行为,以指导未来的保护工作。
此次重新发现的意义远不止于生物学层面。在夏威夷文化中,陆生蜗牛(kāhuli)被视为森林的“声音”,在歌曲和传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传递祖先故事和传统的载体。毕晓普博物馆的古病理学馆长 Norine Yeung 博士表示:“这是对抗灭绝斗争中的一束稀有希望之光。这些小小的蜗牛提醒我们,夏威夷的森林仍然蕴藏着宝藏。”此次重新发现的成功,也归功于毕晓普博物馆、考艾岛森林鸟类恢复项目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机构、教师和当地学生多年来的通力合作。正如 Kenneth Hayes 博士所强调的,这次近一个世纪后的重逢,更加印证了持续调查、公众宣传、伙伴关系和培训的重要性。
这些重新发现的蜗牛为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强调了持续研究、社区参与和多方合作在扭转物种灭绝趋势中的关键作用。它们的存在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线生机,更是夏威夷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激励着人们更加珍视和保护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