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技术革新重塑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监测格局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航空遥感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澳大利亚的生态研究领域,尤其在海豹和鲸鱼等野生动物的考察方面,无人机已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非侵入性工具。这项技术飞跃使得科学家能够在不干扰敏感种群自然状态的前提下,高效地采集关键数据,这无疑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根据莫纳什大学在《生物评论》上发表的一项深度回顾分析,自2010年以来,无人机在海洋哺乳动物生态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呈现爆炸式增长。研究人员通过搭载先进的热感应器和高清摄像设备,得以从空中远程评估大型海洋生物的健康状况及其日常行为模式。例如,菲利普岛自然公园自2016年起便成功部署无人机,用于追踪澳大利亚毛皮海豹的种群健康动态,为保育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此外,在维多利亚州的森林深处,热成像无人机也成为了夜间活动物种,如微小负鼠(Leadbeater’s Possum)的追踪利器。

这种技术革新不仅局限于海洋和森林环境。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无人机遥感因其高时效性、高空间分辨率以及能够进行低空飞行的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卫星和有人机遥感在小范围、高频次调查中的不足,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有研究团队曾利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设备,在不到五十二小时内,完成了对约3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种群的采样,覆盖率高达92%,并成功定位了八群共计六百多只猴子,展现了其在快速普查方面的巨大潜力。这种系统工程的实施,依赖于精确的航线规划和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分析,以确保物种识别的准确性。

展望未来,生态学界正积极寻求将这些尖端工具与更深层次的智能系统相结合。在定于2025年11月23日至28日在阿德莱德会议中心举行的澳大利亚生态学会(ESA)2025年大会上,专家们将集中探讨如何将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期在生态监测领域实现更具前瞻性的创新应用。此次大会旨在加强理论、研究、政策与实际成果之间的联系,共同应对当前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探索保护具有韧性的未来所需的果敢行动,标志着生态科学正步入一个更加精细化和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来源

  •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 From sky to sea: Drones transform wildlife research with non-invasive techniques

  • Thermal drones are helping to monitor some of Australia’s most elusive wildlife

  • ESA 2025 Conference Program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ridging the gap to real world application 3.1.6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