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重现新西兰阿卡罗阿港,彰显区域海洋保育成效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2025年10月17日,新西兰阿卡罗阿港内观察到一头濒危物种蓝鲸的踪迹,这是该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在该水域,被当地社区视为对区域海洋生态健康状况的积极信号。

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地球史上已知体型最大的生物之一,其体长可达29.9米,体重最高记录接近200吨。它们主要以磷虾为食,通过以高速冲刺并张口滤食的方式高效进食,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平衡种群密度的关键角色。然而,蓝鲸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面临船只撞击、海上噪音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影响食物来源等多重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强调,航运、地震勘测和打桩等人为噪音源会干扰这些依赖低频声音进行远距离交流的巨型哺乳动物的导航和觅食行为。

此次蓝鲸的出现,为新西兰推行的海洋保护举措提供了正面反馈。阿卡罗阿港不仅是蓝鲸的潜在栖息地,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最稀有的海豚——赫克托海豚的热点栖息地。当地家族企业运营的观鲸旅游项目,例如提供与赫克托海豚共游体验的行程,承诺将部分收入投入到珍稀物种及海洋环境的保护事业中,并严格遵守不投喂或触碰野生动物的规定,以维护其自然习性。

尽管国际捕鲸委员会自1966年开始对蓝鲸实施全球性保护,但其种群恢复仍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和当前挑战。在20世纪30年代的捕鲸高峰期,仅1931年至1932年间就有约30,000头蓝鲸被捕杀,南极附近的种群受创尤为严重。如今,气候变化对磷虾生态的破坏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损失,依然是其生存的潜在风险。阿卡罗阿港周边的观鲸活动,如在凯库拉等地提供的专业巡游,通常会采用低噪音发动机等技术,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干扰。

蓝鲸的罕见目击事件,不仅是生态系统韧性的体现,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积极信号。例如,在凯库拉,观鲸游轮运营商会将部分门票收入用于支持豪拉基湾守护者基金等保护项目。此次事件无疑是人类保护努力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下的一个积极成果,预示着在持续的监管和公众意识提升下,这些古老的海洋巨兽仍有希望在人类活动区域附近安全生存。

来源

  • The Cool Down

  • Boating New Zealand

  • Star News

  • NZ Herald

  • Black Cat Cruises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