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狗之间深厚的联系是共同演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犬类发展出了独特的感知机制。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狗只对情感语气做出反应,但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它们具备捕捉词语语义内容的能力。这种演化进程始于自然选择,那些更温顺的个体获得了生存优势,最终促成了物种间紧密的互动与相互影响。
位于布达佩斯罗兰大学(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BARK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和行为学家正在深入研究犬类对人类语言理解的深度。通过分析狗在听取人类讲话时的脑部活动,研究显示它们不仅能区分熟悉的词汇单元,还能识别语调模式,甚至能分辨不同语言,例如英语和匈牙利语。这有力地证明了狗拥有处理语言意义的神经机制,尽管它们是通过行为而非口头方式来表达理解的。
令人惊奇的是,即使缺乏惯常的情感“提示”,狗提取语义信息的能力依然存在。针对不同品种狗进行的实验表明,即使在单调、缺乏情感的语调中,动物也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此外,当听到赞扬的声音时,狗的大脑激活方式与它们获得实际的赞美时相似。实验还证实了狗能够将语言与特定物体联系起来:当研究人员说出一个词语却展示了错误的物体时,狗的脑部活动会发生变化,这与人类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反应是相似的。
现代研究也揭示了一些犬种的惊人能力:例如,边境牧羊犬或贵宾犬的词汇量可能超过300个单词。狗的交流方式是多维度的,涉及数十种非言语信号,包括耳朵和尾巴的位置,以及通过舔嘴唇来缓解压力。我们必须将关注点从期待口头回应转移到发展非言语对话上,通过清晰的语调和手势进行交流,同时应避免过度提高音量,因为这会给它们带来压力。
展望未来,神经语言学家设想通过技术接口实现直接的“对话”,让动物能够表达自己的状态,比如通过特殊面板传达“我感到无聊”。这一目标得到了最新研究进展的支持:2025年,欧洲启动了通过分析狗吠叫的语调来识别其情绪的实验,这标志着深化跨物种相互理解的下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