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6月,歐洲國家對烏克蘭提供的援助總額已達1380億歐元,超越了美國的1112.8億歐元(約1306億美元),顯示歐洲在支持烏克蘭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這項援助涵蓋軍事、人道及財政支援,總計來自至少41個國家。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大部分援助來自北約盟國,其中23個國家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
在歐洲國家中,德國(212.9億歐元)、英國(186.1億歐元)、荷蘭(108.9億歐元)及法國(75.6億歐元)是主要的援助國。加拿大則提供了119.4億歐元,挪威為64.9億歐元。此外,非北約國家如澳洲、日本、瑞士、奧地利、韓國及愛爾蘭也提供了可觀的援助。
面對持續的俄烏戰爭及對美國軍事支援穩定性的擔憂,歐洲聯盟於2025年3月推出了「Ready 2030」國防計畫,旨在動員高達8000億歐元的資金,以強化歐洲的國防基礎設施。此計畫不僅回應了地緣政治威脅,也展現了歐洲尋求戰略自主的決心。該計畫包含財政靈活性、國防貸款、預算重新分配、歐洲投資銀行(EIB)角色的提升以及動員私人資本等措施,旨在提升歐洲國防產業的生產速度與產量,並促進軍事部署的效率。
儘管歐洲的援助總額已超越美國,但援助的永續性仍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美國持續的支持、和平談判的進展,以及歐洲自身維持和擴大財政與軍事參與的能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堅守不割讓任何領土的立場,而由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主導的和平談判據報進展緩慢,成效有限。歐洲國家在軍事援助方面,已開始透過國防產業採購而非僅依賴現有庫存,這顯示歐洲在武器生產方面已超越美國,為烏克蘭提供了更穩定的支援基礎。這項轉變反映了歐洲在面對全球安全挑戰時,正積極承擔更多責任,並致力於強化自身的防禦能力與戰略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