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比特幣挖礦產業正經歷一場由美國貿易緊張局勢與關稅政策引發的重大轉變。這些措施不僅重塑了供應鏈,也迫使主要的產業參與者重新評估其營運策略與地理佈局。
進口挖礦設備的關稅帶來了顯著影響。目前,來自中國的設備關稅高達57.6%,而來自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設備則面臨21.6%的稅率,此政策自2025年8月7日起生效。這種複雜的關稅環境為美國本土的挖礦公司帶來了重大的財務風險。例如,像CleanSpark和IREN這樣的公司已收到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關於其進口挖礦設備涉嫌中國來源的詢問。CleanSpark已警告可能面臨高達1.85億美元的債務風險,而IREN則在對一項價值1億美元的類似指控提出異議。這些公司正積極駁斥這些指控,並引用供應商文件,聲稱其設備並非來自中國。
挖礦收入的普遍下降進一步加劇了財務壓力。在近期減半事件後,網路算力價格穩定在每秒60 satoshis左右,交易費用僅佔區塊獎勵的1%以下。這種利潤空間的壓縮,加上營運成本的上升和日益增加的監管不確定性,正在加速產業的碎片化。
為應對這些挑戰,佔據全球挖礦設備市場超過90%市場份額的主要硬體製造商正在進行策略性調整。像比特大陸(Bitmain)、嘉楠(Canaan)和MicroBT等公司正在美國境內建立或擴大其營運基地。此舉旨在減輕關稅的直接影響,並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例如,嘉楠已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同時宣布在美國進行新的投資,採取雙重策略以規避貿易壁壘並鞏固其市場地位。
產業專家強調了這些變化的結構性。Conflux Network的首席技術官楊光指出,中美貿易戰正在引發「比特幣供應鏈的結構性而非表面性變化」,這標誌著向「政治上可接受」的硬體來源的策略性轉變。Luxor Technology的營運長Ethan Vera進一步闡述,這些關稅使得美國成為進口挖礦設備方面競爭力較低的地區,促使挖礦業者尋求海外擴張,例如加拿大,並尋求國內生產合作夥伴。
在這些轉變中,企業也在重新調整其長期財務策略。知名的比特幣資產公司Metaplanet已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底前累積10,000枚比特幣,並在2026年底前再累積21,000枚比特幣,將自身定位為重要的全球比特幣持有者。這種策略性累積反映了企業在動態經濟氣候中尋求穩健資產的更廣泛趨勢。
總而言之,美國貿易戰對比特幣挖礦產業的影響,凸顯了一個重要的適應時期。企業透過多元化營運、應對複雜的監管環境,並在日益互聯的全球市場中策略性地定位自身,展現了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