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峰會聚焦貿易、氣候與地緣政治挑戰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2025年7月24日,第25屆歐中峰會在北京舉行,正值歐盟與中國建交50週年. 歐洲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強共同出席了此次峰會.

峰會討論了貿易、氣候變化和烏克蘭戰爭等議題. 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持續緊張,2024年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3050億歐元. 馮德萊恩呼籲建立平衡和互利的貿易關係,尋求解決貿易失衡的方案.

儘管存在貿易爭端,雙方重申了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意願,並承諾將共同致力於綠色轉型和《巴黎協定》.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特別是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是討論的焦點之一. 歐盟表達了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 ,而中國則強調需要深化夥伴關係.

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報導,2024年中國貢獻了近30%的全球經濟增長. 此外,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也在持續增長.

雙方表示願意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繼續合作,並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

專家指出,本次峰會是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歐盟和中國尋求合作與理解的一次努力.

與此同時,歐盟呼籲中國採取具體措施,解決雙邊貿易關係中的不平衡問題,並敦促北京改善歐洲企業在重要領域的市場准入.

本次峰會也討論了中國對俄羅斯軍事工業基礎的潛在支持以及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

歐盟重申其一個中國政策,但對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表示關切,並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儘管存在分歧,歐中雙方都認識到保持對話對於管理競爭和避免衝突的重要性.

雙方同意擴大部門層面的對話,避免採取限制相互投資或貿易的措施.

有分析指出,本次峰會為歐盟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利用其影響力,在全球動態變化中發揮作用.

歐盟和日本也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其中包括啟動競爭力聯盟.

總體而言,本次峰會的主要價值在於它將歐盟和中國聚集在一起,但不太可能帶來結構性改變.

歐盟對中國企業的調查日益增多,目標是科技和綠色能源等領域,反映出歐洲對中國經濟依賴和市場扭曲的擔憂.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2023年,中國的清潔能源投資大幅增加,佔中國經濟總投資增長的全部.

中國已宣布了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

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等領域的投資正在推動能源轉型.

然而,中國在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方面的持續投資,仍然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來源

  • Deutsche Welle

  • EU-China trade frictions

  • Von der Leyen advierte a China de un "punto de inflexión" con la UE por el elevado desequilibrio comercial

  • EU's von der Leyen says China ties are at 'inflection point' at tense summit

  • Europe and China agree to take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nothing else in tense Beijing summit

  • EU-China summit - Consilium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