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以色列安全內閣批准了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提出的加薩市軍事佔領計畫。這項在徹夜會議後做出的決定,標誌著持續衝突的重大升級,並立即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加劇了對人道主義苦難和區域穩定性的擔憂。
該計畫的核心原則包括:解除哈瑪斯的武裝、所有被扣押人員的歸還、加薩地帶的非軍事化、以色列對加薩地帶的安全控制,以及建立一個既非哈瑪斯也非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替代性文職行政當局。納坦雅胡辦公室表示,以色列國防軍將準備接管加薩市,同時向作戰區域外的平民提供人道援助。
然而,這項計畫面臨著以色列內部的顯著反對,特別是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埃亞勒·扎米爾的強烈質疑。扎米爾警告說,此舉可能危及仍被扣押人員的生命,並對軍事資源造成巨大壓力。據報導,他提出了另一項策略,側重於圍困和封鎖,而非直接佔領。這種內部分歧凸顯了以色列領導層在戰略考量和風險評估上的複雜性。此外,以色列人質與失蹤家庭論壇也表達了強烈反對,稱此決定是「災難性的」,並認為是以色列「拋棄了人質」。
國際社會的反應普遍持批評態度。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沃爾克·圖爾克敦促以色列停止該計畫,指出其違反了國際法院的裁決,並損害了巴勒斯坦人的自決權。包括英國、德國、西班牙、土耳其、澳洲、比利時、中國和約旦在內的眾多國家紛紛譴責此舉,警告將加劇破壞、苦難,並違反國際法。德國更宣布將暫停所有可能用於加薩的軍事裝備出口,此舉是來自一個主要盟友的重大舉措。
該計畫的批准發生在加薩嚴峻的人道危機之際,有廣泛報導指出當地存在飢荒和營養不良。批評者認為,佔領計畫將進一步擾亂援助物資的運送,並加劇平民的苦難。聯合國的立場也強調了其法律層面的爭議,指出該計畫可能與國際法以及國際法院呼籲結束佔領的聲明相悖。
哈瑪斯則將此計畫斥為「戰爭罪」,並指責以色列犧牲了被扣押人員。該計畫還包含一項針對加薩市居民的撤離期限,定於2025年10月7日,這一天恰好是10月7日襲擊事件的兩週年紀念日,具有象徵意義。以色列反對派領導人班尼·甘茨也批評此計畫是「政治上的失敗」。
安全內閣批准加薩市佔領計畫的決定,標誌著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不僅面臨以色列內部的重大異議,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隨著局勢的發展,人們的目光仍聚焦於不斷升級的人道危機、被扣押人員的命運,以及對區域穩定和國際法律框架的更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