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就向烏克蘭難民提供的援助展開深入討論,此議題觸及了社會福利、經濟整合及歐洲層級的協調。自2025年6月1日起,烏克蘭難民已納入德國的「公民收入」(Bürgergeld)基本收入系統,此一變革是根據聯邦政府與各邦於2025年4月7日達成的協議。然而,此一支持體系正受到檢視,巴伐利亞邦總理馬庫斯·索德(Markus Söder)於2025年8月3日提出一項具爭議性的建議,主張對2025年4月1日後抵達的烏克蘭難民,依據《尋求庇護者福利法》(Asylbewerberleistungsgesetz)削減其福利金,此舉旨在使新抵達的難民與其他尋求庇護者獲得的福利水平一致。
此項提議呼應了歐洲範圍內對烏克蘭難民待遇進行重新評估的趨勢。儘管歐盟委員會於2025年6月提議將「暫時保護指令」(Temporary Protection Directive)延長至2027年3月,以確保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能持續獲得庇護,但德國境內的討論顯示出對現行福利政策的質疑。據報導,德國政府內部對索德的提議存在分歧,社會民主黨(SPD)批評此舉不切實際且有害,認為這將增加地方當局的行政負擔。然而,也有部分執政聯盟成員,如基民盟(CDU)的托斯滕·弗萊(Thorsten Frei),對此議題表示部分支持,認為值得討論,但任何變更都需所有執政夥伴同意。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歐盟共有超過426萬非歐盟公民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而獲得暫時保護身份,其中德國是接收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約有120萬至125萬烏克蘭難民。儘管如此,德國勞動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約有64.1%的勞動機構登記的烏克蘭國民處於非就業狀態,這引發了關於福利金是否影響就業意願的討論。有觀點認為,德國提供的福利水平可能高於其他歐洲國家,且有數據指出,與法國、荷蘭、波蘭和捷克等國相比,德國烏克蘭難民的就業率相對較低。然而,也有研究指出,社會福利對烏克蘭難民的就業率影響僅是輕微且統計上不顯著的。
德國政府的計畫草案顯示,計畫削減新抵達烏克蘭難民的國家福利金,預計每月可能減少約100歐元。此類變革尚待內閣和聯邦參議院批准。歐盟委員會的提議將暫時保護延長至2027年3月,並鼓勵成員國開始將難民轉向永久法律身份或協助其逐步返回烏克蘭。德國的執政聯盟協議也計畫在2027年前逐步終止暫時保護,屆時難民可能需要轉為工作或學生簽證等其他簽證類別以繼續合法居留。這些政策調整反映了德國在支持烏克蘭難民的同時,也面臨著財政可持續性與社會整合的挑戰,尋求在人道援助與國家資源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