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國防情報局(DIU)於2025年9月12日對位於俄羅斯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首府烏法的巴什涅夫特-諾沃伊爾(Bashneft-Novoil)煉油廠發動了一次深入的無人機襲擊,造成了重大損壞並引發大規模火災。此次襲擊標誌著衝突以來最遠距離的打擊之一。
據報導,此次襲擊使用了自殺式無人機,引發了劇烈的爆炸和火勢蔓延。初步報告顯示,煉油廠的關鍵基礎設施,特別是用於原油初級加工的真空蒸餾裝置,遭受了嚴重破壞。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聽到了無人機的飛行聲,隨後發生了爆炸和煉油廠的火災。作為應對措施,當地政府發布了「無人機威脅」警報,暫停了烏法機場的運營,並關閉了全市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目前,損壞的確切程度仍在評估中。
此次襲擊的目標巴什涅夫特-諾沃伊爾煉油廠是俄羅斯最大的煉油廠之一,距離烏克蘭前線約1,400公里(870英里),每日可處理高達168,000桶原油。這次襲擊不僅展示了烏克蘭無人機技術的顯著進步和作戰範圍的擴大,也凸顯了其打擊俄羅斯關鍵經濟基礎設施的戰略意圖,旨在削弱俄羅斯的能源部門及其戰爭資金來源。
此次事件發生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再次證明了雙方將打擊對方關鍵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戰略手段。此前,在9月9日,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的油罐也曾遭到無人機襲擊,引發火災。烏克蘭在無人機技術上的持續投入和發展,包括計劃在2025年採購約450萬架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顯示了其在現代戰爭中對無人系統的依賴和重視。烏克蘭國防部已為此撥款超過26億美元,以增強國防能力並減少對西方援助的依賴。總統澤倫斯基設定了在2025年生產至少3萬架遠程無人機的目標,這表明了烏克蘭致力於發展本土無人機製造能力的決心。
此次對烏法煉油廠的襲擊,是烏克蘭旨在削弱俄羅斯經濟和戰爭潛力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通過打擊俄羅斯的能源基礎設施,烏克蘭試圖影響其石油出口收入,這些收入是支持其軍事行動的關鍵。分析人士指出,煉油能力的破壞會導致國內燃料短缺,推高汽油和柴油價格,進而對俄羅斯民眾造成經濟壓力,並可能引發社會不滿。這場衝突中的無人機技術競賽,不僅改變了戰場的樣貌,也對全球軍事戰略和技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