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經濟在2025年第二季展現出乎意料的韌性,國內消費強勁帶動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5.5%,超出預期的5.4%。七月份的通膨率降至0.9%,創近六年新低,遠低於預測的1.1%,也較六月份的1.4%有所下降,主要歸功於公用事業成本降低及大米價格下跌15.9%。今年前七個月的平均通膨率為1.7%,處於央行2%至4%的目標範圍內。儘管美國對菲律賓出口實施了19%的關稅,引發了對出口部門潛在影響的擔憂,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由於菲律賓經濟高度依賴國內需求,此舉對GDP的直接影響將非常有限。美國對菲律賓的商品貿易總額去年達到235億美元,而美國對菲律賓的貿易逆差僅佔其總貿易逆差的0.4%。
為應對關稅影響,菲律賓政府已積極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展開對話。投資與經濟事務總統特別助理弗雷德里克·戈表示,與美國貿易代表的會談進展順利,並強調了菲律賓國內產業的利益。菲律賓代表團向美方提出了關稅對各類菲律賓出口產品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旨在尋求解決方案以減輕關稅影響並加強兩國貿易關係。經濟學家指出,美國關稅的影響將主要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可能導致菲律賓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美國對菲律賓商品的消費。然而,由於菲律賓經濟的內需導向,預計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將是可控的。此外,菲律賓的服務出口行業,特別是旅遊和商業流程外包(BPO),預計將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且這些行業目前不受關稅影響。菲律賓央行(BSP)總裁埃利·雷莫納曾表示,央行有望在今年內兩次降息,七月份通膨的放緩為貨幣政策的調整提供了空間,但央行也將密切關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外部政策不確定性對通膨帶來的風險。總體而言,菲律賓經濟展現了其內在的韌性,儘管面臨美國關稅的挑戰,但強勁的國內消費和穩定的通膨為其經濟前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政府與美國的積極對話也顯示了其應對外部壓力的決心,為菲律賓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注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