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LNG)2號專案的船隊,包括「Iris」號和「Voskhod」號(前身為「North Sky」和「North Mountain」),已於2025年8月15日恢復前往北亞的航線,途經北海航道。這些船隻在恢復航行前已閒置數週,它們被認為是俄羅斯為規避國際制裁而組建的「影子船隊」的一部分,透過重新註冊和更名來規避制裁。此舉對美國及其盟友為回應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而實施的制裁構成嚴峻挑戰。美國財政部和國務院已對涉及俄羅斯LNG運輸的公司實施制裁,包括對「Pioneer」、「Asya Energy」和「Everest Energy」等船隻採取行動。儘管面臨制裁,俄羅斯似乎正積極尋找方法,利用其不斷擴大的「影子船隊」來維持其LNG出口能力。據估計,俄羅斯可能擁有高達50艘此類船隻,其中有九艘已被確定為「影子」船隻。
北極LNG 2專案由俄羅斯最大的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Novatek)主導,原計劃成為俄羅斯最大的LNG生產設施,預計年產量達1980萬噸。然而,自2023年以來,美國的制裁嚴重阻礙了該專案的進展,包括限制關鍵設備和技術的供應,以及對LNG運輸船的限制。儘管如此,俄羅斯仍在努力推進,例如在2025年8月9日,「Christophe De Margerie」號LNG油輪(一艘曾被美國制裁的船隻)也曾停靠在北極LNG 2終端,這是今年以來第二艘停靠該終端的受制裁船隻,顯示出口活動可能已恢復。
歐洲聯盟(EU)儘管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但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仍然存在。數據顯示,2025年初至7月中旬,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LNG量有所增加,這凸顯了歐洲在能源安全方面面臨的挑戰以及地緣政治目標與經濟現實之間的矛盾。儘管歐盟計劃逐步淘汰俄羅斯能源進口,但短期內完全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仍存在困難。
俄羅斯利用「影子船隊」和北海航道來維持其LNG出口,這不僅考驗著美國制裁的執行力,也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場在當前地緣政治格局下的複雜性。儘管面臨制裁和尋找買家的挑戰,俄羅斯仍試圖透過這些策略來維持其在國際LNG市場的地位。然而,由於對制裁違規的擔憂,亞洲買家(如中國和印度)在購買俄羅斯LNG方面仍然猶豫不決,這使得該專案的長期可行性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