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州凱沃科技公司(Kaiwa Technology)在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表了一項劃時代的技術概念:一款搭載人造子宮的仿生人,能夠模擬從受孕到生產的整個懷孕過程。這項創新預計於2026年上市,定價將低於人民幣10萬元(約合13,900美元),旨在為面臨生育挑戰的個人或伴侶提供新的選擇。
該仿生人核心技術在於其腹部整合的人造子宮系統,其中胎兒將在模擬羊水的環境中發育,並透過模擬臍帶的管道獲得營養。凱沃科技創辦人張啟峰(同時也是南洋理工大學的成員)在會上展示了這項概念,並指出其人造子宮技術已在實驗室環境中展現成熟的成果。公司目前正與廣東省相關部門商討,以制定和調整必要的法律法規來監管這項前沿技術。
此項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先前人造子宮研究的基礎之上。例如,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成功在一個「生物袋」中培育早產羔羊,模擬了人類懷孕23週的狀態,顯示了體外孕育的可能性。然而,張啟峰強調,凱沃科技的目標不僅是培育早產兒,而是要實現從受精、著床到足月生產的完整妊娠過程,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整合。
這項突破性發展不僅在科技界引起廣泛關注,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倫理、法律及潛在心理影響的熱烈討論。專家們對此技術在輔助生育方面的潛力表示肯定,但也擔憂其對未來兒童心理發展及社會結構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同時,在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還展示了另一項利用人工智慧進行植物授粉和基因編輯的農業機器人,這也反映了中國在機器人與生物技術領域的快速創新步伐。
凱沃科技的仿生人計畫,雖然面臨諸多倫理與法規的挑戰,但其目標是為解決全球日益嚴峻的不孕症問題提供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這項技術的推進,也促使社會開始深入思考生殖醫學的未來、親子關係的定義,以及科技發展如何與人類價值觀並行不悖。隨著技術的進步,相關的法律和倫理框架的建立將是確保這項技術能夠負責任地造福人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