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城市正積極推動學校與幼兒園餐點的永續發展。比利時列日省近期有三個餐飲場所獲得「永續餐飲」標章,以表彰其在均衡、在地化與季節性食材上的努力,此舉不僅提升餐點品質,也支持了在地農業發展。
日本將「食育」(Shokuiku)融入學校午餐計畫,旨在培養學童健康的飲食習慣與對在地食材的認識。透過此計畫,孩子們學習營養知識、用餐禮儀,並理解食物生產的辛勞。日本的食育法於2005年頒布,強調透過實際體驗培養對食物的知識與做出適當選擇的能力,以促進健康飲食生活。此概念最早可追溯至長壽飲食法的先驅石塚左玄。
法國里昂市承諾其市立及相關幼兒園將全面供應有機且在地採購的餐點,此政策有助於學童健康並實質支持在地生產者。里昂市長葛瑞格里·杜塞特推動此政策,旨在透過簡化午餐服務流程並推廣更健康、永續的飲食,以應對氣候變遷並保存里昂的餐飲文化,此政策亦與法國政府推動的在地生產與減少肉類消費的目標一致。
歐洲多國透過「SchoolFood4Change」等計畫,推動學校餐點的營養與永續性。此計畫涵蓋12個國家、超過3,000所學校,旨在透過在地化食材、行星健康飲食(Planetary Health Diets)及全校飲食方法(Whole School Food Approach),全面轉型學校餐飲系統。芬蘭、愛沙尼亞和瑞典等歐洲國家早已實施免費學校午餐計畫,確保所有學童皆能獲得營養餐點,這對於解決健康與食物不平等至關重要。
全球範圍內,學校餐點不僅是提供學童營養的途徑,更是培養永續飲食觀念的教育平台。從比利時的「永續餐飲」標章,到日本的「食育」,再到歐洲各國的創新計畫,這些努力共同指向一個目標:為下一代建立更健康、更環保的飲食未來。透過結合在地食材、營養教育與永續實踐,學校餐點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