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顯影紙:藝術與科學的藍色交織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陽光顯影紙,又稱氰版顯影紙,是一種僅藉由陽光力量就能創造出迷人藝術作品的媒介。這項技術在2025年依然廣受歡迎,為兒童和成人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式來探索科學現象。

陽光顯影紙的表面塗有一層特殊的感光塗料,能對紫外線產生反應。當暴露在陽光下時,放置於紙上的物體會留下白色印記,而其餘的紙張則會轉變為藍色。這項技術的基礎是氰版顯影法,由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爵士於1842年開發。赫歇爾爵士發現了鐵化合物對紫外線的感光特性,並利用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這兩種化學物質來創造這種藍色影像。這項技術在19世紀曾被廣泛用於複製建築藍圖,因此也被稱為「藍圖」工藝。直到現代影印機和電腦打印機的出現,它才逐漸被取代。然而,其獨特的藍色調和簡單的創作過程,使其在藝術界重新煥發活力。許多當代藝術家,如莎莉·曼(Sally Mann)和亞當·福斯(Adam Fuss),都將氰版顯影法融入他們的創作中,利用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和觸感來表達藝術理念。

製作陽光顯影作品的過程相對簡單。首先,收集平整的自然素材,例如葉子或花朵。將這些物品放置在陽光顯影紙上,然後用透明薄膜或玻璃板固定,以防止它們移動。將作品置於陽光下曝曬數小時。曝曬後,移除覆蓋物和物品,然後用清水輕輕沖洗紙張以完成顯影過程。最後,待紙張乾燥後,便能欣賞到獨特的陽光顯影作品。在2025年,市面上有各種形式的陽光顯影紙可供選擇,例如moses. Verlag推出的「PhänoMINT Buntes Sonnendruckpapier」就有四種不同的顏色,每包含16張紙。陽光顯影紙適合6歲及以上的兒童使用,但建議在成人監督下進行。這種紙張在許多手工藝品店和線上商店都有販售。透過結合創意與科學理解,陽光顯影紙在2025年提供了一種令人興奮的藝術創作方式,同時也能學習到紫外線對材料的影響。

來源

  • science.lu

  • PhänoMINT Buntes Sonnendruckpapier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陽光顯影紙:藝術與科學的藍色交織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