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地球經歷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地磁風暴,其成因至今仍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俄羅斯科學院應用天文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尼古拉·熱列茲諾夫(Nikolay Zheleznov)指出,此次事件的起因尚未確定。
地磁風暴通常與太陽活動,例如太陽閃焰或日冕物質拋射(CME)有關。然而,在這次事件發生時,並未觀測到任何此類現象。這與一般情況不同,因為通常情況下,日冕物質拋射是引發地磁風暴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2025年9月1日時,一場被稱為「食人太陽風暴」(cannibal solar storm)的事件,是由於兩個日冕物質拋射合併而成,對地球磁場產生了影響,並引發了強烈地磁風暴,導致極光在歐洲和北美地區可見。
科學家們推測,這次異常的風暴可能源於地球磁層內部的動力過程。地球的磁層是一個複雜且動態的系統,對來自太陽風的外部驅動力和內部動力學都有反應。科學家們正在持續深入研究這些內部過程,以期釐清此次事件的確切原因。例如,磁層尾的能量釋放,或是太陽風與地球磁場在磁層頂的重聯作用,都可能導致能量注入磁層內部,進而引發地磁風暴。
雖然此次風暴的成因不明,但地磁風暴對地球的影響已是科學界關注的重點。它們可能干擾衛星通訊、導航系統(如GPS),並對電力網造成影響,甚至引發大規模停電。例如,1989年3月13日的一場強烈地磁風暴,就曾導致加拿大魁北克省600萬人斷電長達9小時。因此,對地磁風暴的監測和預測至關重要,這有助於我們預防潛在的技術性中斷和損害。科學家們正利用各種觀測數據和模型來預測這些事件的發生及其潛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