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不朽的概念源於量子力學,特別是多世界詮釋。量子力學指出,粒子可以同時存在於多種狀態,稱為疊加態。多世界詮釋則認為,每次量子觀測都會導致宇宙分裂成多個平行世界,每個世界對應一個可能的結果.
量子不朽的思想實驗探討了如果多世界詮釋是正確的,意識會如何體驗死亡。在一個假設的場景中,一個人反覆將自己置於生死攸關的量子事件中。根據多世界詮釋,每次都存在一個他倖存的世界。從這個人的角度來看,他只會體驗到倖存的世界,從而產生一種永生的主觀體驗。
量子不朽與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有關。在薛丁格的貓實驗中,一隻貓被放置在一個盒子裡,盒子里有一個裝置,有50%的機率會釋放毒藥。在盒子被打開之前,根據量子力學,這隻貓既是活的又是死的。量子不朽的思想實驗只是將這個概念應用於人類.
儘管量子不朽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但它也受到了許多批評。一個主要的批評是,它僅適用於理想化的「量子死亡」,而現實生活中的死亡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此外,即使量子不朽是可能的,它也無法阻止身體的衰老或損害.
量子不朽的概念也引發了關於意識本質的問題。一些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可能在意識中發揮作用。量子糾纏是一種量子現象,其中兩個粒子以這樣一種方式連接在一起:一個粒子的狀態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即使它們相距很遠。
總之,量子不朽是一個引人入勝但備受爭議的概念。它挑戰了我們對死亡和意識的傳統理解,並提出了關於現實本質的深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