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 GVD(千兆噸體積偵測器)中微子望遠鏡取得了一項突破性成就,成功偵測到來自銀河系內部的高能中微子。這項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發現,標誌著在理解宇宙中最難以捉摸的粒子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成就為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中微子是一種基本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小,最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被提出。1956 年通過實驗觀察到,它們非常小,幾乎可以毫無阻礙地穿過物質,包括宇宙物體。偵測它們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但對於天文研究至關重要。
貝加爾湖中微子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偵測契忍可夫輻射。這種輻射是當中微子相互作用產生的μ子以超過光速的速度穿過水時產生的光閃。該望遠鏡位於貝加爾湖水下 1300 米處,由約 4700 個光學偵測器組成。
儘管該望遠鏡每年僅捕獲 10-15 個高能中微子,但這些粒子包含有關宇宙過程的寶貴資訊。俄羅斯科學家與包括 IceCube 項目在內的國際同行合作分析這些數據。這種合作增強了我們對宇宙最深層奧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