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巴利頓一項為期 52 年的實驗,為了解各種玻璃類型的長期腐蝕提供了重要的見解。研究人員分析了 1970 年埋藏的九種玻璃成分,包括中世紀和羅馬玻璃的模型,以及核廢料玻璃。該研究監測了降雨量、溫度和土壤飽和度,揭示了土方工程環境是不飽和的,潮濕和乾燥期交替出現。土壤的 pH 值呈弱鹼性 (7.8-8.2)。玻璃表面的微生物群落是多樣的,以陸地土壤的典型細菌為主。 在幾種玻璃類型上觀察到蝕變層,其中漢格爾頓亞麻布熨燙機表現出最顯著的腐蝕。這些層顯示出不同的條帶狀圖案,表明化學成分隨時間的變化。分析顯示這些條帶中存在矽、鐵、磷和鈣等元素。進行了攪拌反應器試樣分析 (SRCA) 測試,以比較玻璃的溶解速率,證實了現場觀察到的相對耐久性。 研究結果對核廢料儲存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提供了有關玻璃材料在自然環境中的長期行為的寶貴數據。該研究強調了在評估廢物容器中使用材料的耐久性時,考慮土壤濕度、溫度和微生物活動等因素的重要性。
數十年研究揭示玻璃腐蝕之謎:對核廢料儲存的影響
编辑者: Vera Mo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