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表於《BMC Psychiatry》期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重度憂鬱症(MDD)與睡眠障礙(SD)之間的關聯。該研究運用先進的神經影像技術與轉錄組資料分析,解析這兩種疾病的神經機制,為個人化治療開啟新契機。
研究對象包含有無睡眠問題的MDD患者以及健康對照組。研究團隊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檢視腦部連結性,發現同時患有憂鬱與睡眠問題的患者,其腦部連結性明顯不同。
具體而言,雙重症狀患者在與自我覺察及感官資訊處理相關的前扣帶回(precuneus)與中央後回(postcentral gyrus)區域,呈現連結性增加。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區域間的互動可能促成睡眠與憂鬱症狀的共現。
此外,研究也鑑定出與腦部模式相關的基因特徵,涉及神經傳導、晝夜節律調控及突觸可塑性等途徑。此發現對精神醫學的個人化醫療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有望針對與睡眠及腦部連結相關的基因進行精準治療。
總結而言,本研究深入揭示憂鬱症與睡眠障礙間複雜的關係,強調更精確診斷與量身訂做治療的可能性,為台灣及香港等地面對此類常見共病的民眾帶來新的希望與照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