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古代星表《石氏星經》的年代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早得多,這可能會改寫天文學史。中國國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數位影像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對該星表進行了分析。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該星表起源於公元前355年左右,並在公元125年左右進行了更新。這將使其創作時間比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的星表早200多年,而喜帕恰斯的星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西方傳統中最古老的結構化天體記錄。這項研究目前是一份預印本,尚未經過同儕評審,已引發了專家之間的辯論。
雖然有些人支持這些發現,但另一些人認為,星表中測量結果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原始儀器中的校準誤差造成的。儘管討論仍在進行中,但該研究強調了重新評估歷史科學成就的重要性,並承認中國對早期天文學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