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歌聲減弱:海洋暖化下的北太平洋寂靜危機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科學家們在北太平洋的加州洋流生態系統(California Current Ecosystem, CCE)中,觀察到藍鯨與長鬚鯨的歌聲顯著減少。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利用海底水聽器記錄了這一趨勢,並將其與持續已久的海洋熱浪「巨獸」(The Blob)現象緊密聯繫。這場始於2013年的異常暖化事件,導致海水溫度數度高於平均值,進而催生了毒性前所未有的有害藻華。這些劇毒藻華嚴重擾亂了加州洋流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特別是作為藍鯨主要食物來源的磷蝦數量顯著減少。研究人員推測,磷蝦的稀缺迫使藍鯨必須花費更多精力尋找食物,這種飲食壓力被認為是導致藍鯨歌聲量下降的關鍵原因。根據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研究,藍鯨的歌聲在觀察期間減少了40%。研究結果凸顯了氣候變遷對海洋生物造成的連鎖生態效應,以及這些壯麗海洋哺乳動物對環境變化的脆弱性。

自2013年以來,海洋熱浪發生的頻率已增加至過去的三倍。「巨獸」事件不僅導致從磷蝦到海洋哺乳動物及鳥類的廣泛生物死亡,還引發了創紀錄的有害藻華,其毒素透過食物鏈累積,對包括海獅和海鳥在內的頂級掠食者造成了嚴重影響。與其他物種相比,藍鯨和長鬚鯨對食物來源的依賴性較高,且覓食策略的彈性較小,這使得牠們在面對磷蝦數量驟減時,更容易受到衝擊。這項研究強調了持續監測和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深入理解並減緩氣候引起的異常現象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期影響。科學家們指出,聆聽鯨歌的變化,如同打開了一扇觀察窗,能讓我們窺見牠們的生活、脆弱性與韌性,進而協助資源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更有效地保護瀕危鯨豚。

來源

  • Folder

  • Al Jazeera

  • ScienceDaily

  • 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