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塔姆港豪雨成災,橋樑部分倒塌影響交通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查塔姆港今日遭受嚴重積水影響,連夜豪雨導致數千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干擾。市內低窪地區淹水,多處傳出及膝深的水患,凸顯了城市在極端天氣下的脆弱性。

此次豪雨的嚴重後果之一是位於氧氣-Bayezid 道路上的 Sheetal Jharna 運河上一座已有45年歷史的橋樑於今日清晨部分倒塌。該橋樑因近期運河擴建工程加劇的土壤侵蝕而日漸脆弱。橋樑倒塌對這條主要交通幹道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暴露了基礎設施在極端天氣下的承載極限。根據 Ambagaan 氣象辦公室的數據,截至今日上午9點的24小時內,降雨量達到了81毫米。活躍的季風季節預計將持續為查塔姆港帶來降雨,直至明日。

查塔姆港的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季節通常從六月持續到十月,七月為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年降雨量可達2651毫米。當局已發布警告,提醒山區居民注意山體滑坡的風險增加,並建議居住在易受影響地區的居民尋求更安全的庇護所。

居民將持續的積水問題歸咎於堵塞的排水系統和被忽視的運河,並質疑現有基礎設施項目的有效性及為解決此問題所分配的巨額投資。查塔姆港作為孟加拉國的商業首都,其低窪的地勢(僅比海平面高2.5至3米)使其極易受到洪水影響。不規劃的城市擴張、填埋低窪地區以及對山體的侵蝕,都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尤為關鍵的是,過去53年來,城市運河數量已從1969年規劃的70條銳減了70%,目前僅剩22條,嚴重削弱了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

查塔姆港的積水問題並非新現象,但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更高潮汐和更強降雨,使得洪水問題更加頻繁且具破壞性。儘管已投入數十億資金(例如,為解決積水問題已啟動四個耗資超過110億塔卡的項目),但由於執行不力、協調不足以及對現有排水網絡的忽視,問題依然存在。這不僅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對作為國家經濟引擎的商業活動造成了嚴重阻礙。

這場由大雨引發的城市積水,不僅是天氣現象的結果,更是對城市發展模式和環境管理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們,當我們與自然環境互動時,每一個決策都牽動著複雜的系統。當排水系統因長期疏於維護和不當開發而失效,當運河因城市擴張而被侵占,這些都如同自然界發出的信號,提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人與環境的關係,尋求更具智慧和協調性的解決方案。這種情況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認識到集體行動和對基礎設施的持續關注,是確保城市韌性和居民福祉的關鍵。透過理解這些相互關聯的因素,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能適應環境變化的未來。

來源

  • The Daily Star

  • Bridge collapse in Chattogram’s Oxygen area halts traffic, causes public suffering

  • 3 hours of rain flood low-lying areas in Ctg

  • 36mm rain in 3hrs floods low-lying areas of Ctg

  • A move to mitigate waterlogging in Ctg

  • Bridge collapse in Chattogram’s Oxygen area halts traffic, causes public suffering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查塔姆港豪雨成災,橋樑部分倒塌影響交通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