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成像揭示海洋表面風浪交互作用:科技突破與未來展望

编辑者: Inna Horoshkina One

海洋科學家們利用雷射成像技術,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了海洋表面的風浪交互作用。這項由馬克·巴克利博士領導的研究,利用設置在太平洋海域的FLIP平台上的雷射系統,成功地描繪了海面上方幾毫米範圍內的氣流,揭示了先前隱藏的風浪耦合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短波(速度慢於風)和長波(速度快於風)這兩種不同的機制同時運作,影響著大氣與海洋之間的能量、熱量和溫室氣體交換。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標誌著粒子圖像測速技術首次在開放海域的應用。這種技術的應用,為我們理解氣候和天氣系統提供了新的視角。例如,根據2024年的一項研究,這種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預測颱風的強度和路徑 。這對於沿海地區的防災工作至關重要。

此外,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開發該系統,以捕捉水面下的運動,這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氣候和天氣系統。例如,通過分析水下運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最近的研究,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這項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測量海洋的碳吸收能力 。這對於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至關重要。

這項研究不僅在科學上取得了突破,也為未來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期待更多關於海洋和氣候的驚人發現。這項研究的成功,也激勵了更多的科學家投入到海洋科學的研究中,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

來源

  • ScienceDaily

  • Phys.org

  • ScienceDaily

  • EurekAlert!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