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類研究揭示碳循環新機制

编辑者: Inna Horoshkina One

深海魚類在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深海中層魚類,如同淺水魚類一樣,會排出碳酸鹽礦物,這項發現驗證了現有的全球碳循環模型. 這項研究由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學院的科學家進行,揭示了這些魚類在調節地球海洋化學方面的重要作用.

黑腹鮋的研究

研究人員針對黑腹鮋 (*Helicolenus dactylopterus*) 進行了研究,這是一種生活在水深 350-430 米的深海魚類. 研究發現,牠們產生魚碳酸鹽,這對於維持體內鹽和水的平衡至關重要,同時也對碳循環產生影響.

研究的主要發現

  • 深海黑腹鮋產生碳酸鹽的速度與淺水魚類相當.

  • 中層魚類對海洋碳預算有顯著貢獻.

  • 深海魚類約佔全球魚類生物量的 94%.

研究人員發現,深海黑腹鮋產生碳酸鹽的速率和組成與較淺水域的魚類相似,證實深度和壓力不會抑制魚碳酸鹽的形成. 這些結果加強了對魚類衍生碳酸鹽產量的全球估計,證實中層魚類是海洋碳預算的重要貢獻者.

對碳循環的影響

這項研究為研究深海碳動力學開闢了新的途徑,並可能改善地球系統模型. 魚碳酸鹽的組成與其形成的深度無關,這影響了它在海洋中的儲存或溶解方式.

海洋魚類會攝取富含鈣質的海水,並在腸道中產生富含鎂的碳酸鈣沉澱物,然後將其排泄到環境中. 這些魚類排泄物中的碳佔沉入海洋上層以下總碳量的 16% 左右.

來源

  • ScienceDaily

  • Deep-sea fish just changed what we know about Earth’s carbon cycl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