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花園城市」願景面臨都市熱島挑戰

编辑者: Anulyazolotko Anulyazolotko

新加坡,一個以其宏偉的城市綠化願景聞名於世的國家,截至2025年8月,持續擴展其「花園城市」的藍圖。目前,全國約有20%的土地被公園、花園和次生林覆蓋,這歸功於數十年來不懈的努力。為響應「新加坡綠色計畫2030」,「百萬棵樹木運動」正積極推動,目標是在2030年前種植一百萬棵新樹,以促進生物多樣性並改善空氣品質。截至2023年3月,已有超過50萬棵樹木透過社區參與種植,進度超前,預計將於2027年提前達成目標。然而,快速的都市化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包括棲息地破碎化和野生動物的道路死亡事件。為應對這些問題,新加坡正實施生態廊道和野生動物橋樑等措施,同時探索利用人工智慧優化城市開放空間。儘管如此,都市熱島效應——即城市溫度以兩倍於全球平均速率上升——仍然是一個重大隱憂。研究顯示,自1819年城市建設以來,新加坡已損失了37%的物種,凸顯了在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的緊迫性。

為緩解日益嚴峻的熱島效應,新加坡採取了多面向的策略。在自然解決方案方面,計畫在未來10至15年內增加1000公頃的綠地,並推動「空中綠化」計畫,鼓勵在建築物上設置屋頂花園和綠牆,截至2023年已有超過100公頃的綠化面積,有效降低了都市熱島效應並改善了空氣品質。垂直綠化技術的研究表明,其能顯著降低建築物的能源冷卻負荷10%至31%,並將涼爽效應延伸至建築物外部。此外,新加坡也積極試驗使用「涼感塗料」,初步研究顯示,這些塗料能將建築物周圍的環境溫度降低高達2°C。這些策略不僅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更是為了提升居民的福祉。透過整合自然元素、提升能源效率以及強化綠色基礎設施,新加坡正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具韌性、更宜居的城市。這項持續的努力體現了城市發展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深刻洞察,將城市景觀轉化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綠色生態系統,為未來世代創造更健康、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來源

  • Mongabay

  • An AI-driven framework for rapid and localized optimizations of urban open spaces

  • GenZero's Fred Teo: 'We don't have the time or money to squander on dead-end solutions' in battle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Comment: Dead pangolins take sheen off Singapore's 'city in nature' sloga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