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托達洞穴發現 9200 年前古老農業實踐,挑戰傳統起源觀點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烏茲別克南部蘇爾漢河谷的托達洞穴(Toda Cave)近期出土了重要考古發現,為中亞早期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線索。一個國際考古團隊在此地挖掘出至少有 9200 年歷史的文物,包括木炭、石器和植物殘骸,顯示當時的居民已懂得採集野生大麥、開心果和蘋果,並發展出複雜的生計策略。

透過對石刃和石片的使用痕跡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工具的用途與收割農作物的鐮刀相似,這與世界其他地區觀察到的農業實踐相符。這項發現挑戰了傳統觀點,即認為農業起源僅限於黎凡特地區的納圖夫文化(Natufian culture)。托達洞穴的證據表明,類似的農業行為可能在不同地區獨立發展,凸顯了從採集狩獵轉向農耕的普遍性。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聯合研究作者周新穎(Xinying Zhou)強調了這些發現的重要性,她表示:「這項發現應該能改變科學家對從採集狩獵轉向農耕的看法,因為它顯示了過渡行為的普及程度。」她進一步指出,這些古代的狩獵採集者已經融入了農業起源的文化實踐之中。

羅伯特·斯賓格勒(Robert Spengler),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地理人類學研究所的聯合研究作者,補充說:「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馴化是在沒有刻意人類意圖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人們持續發展出導致農業的行為這一發現支持了這一觀點。」這也暗示了馴化過程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非故意的演變過程,而非單一的、有意識的發明。

這些來自托達洞穴的發現,與土庫曼斯坦的傑通文化(Jeitun culture)等其他中亞地區的早期農業證據相呼應,共同描繪出一幅更廣泛的早期農業發展圖景。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調查這些早期農業實踐在中亞地區的普及程度,並探究托達洞穴發現的穀物是否代表了早期野生大麥的栽培,這可能為尋找另一個古代農業實驗中心提供線索。這項研究的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為理解人類從採集狩獵到定居農耕的轉變過程增添了重要的篇章,並挑戰了農業起源僅限於單一地區的傳統觀念。

來源

  • Popular Science

  • STONE TOOLS OF TODA-1 NEOLITHIC CAVE

  • Jeitu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烏茲別克托達洞穴發現 9200 年前古老農業實踐,挑戰傳統起源觀點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