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一家聯邦法院已經阻止了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對來自多個國家進口商品徵收的大部分關稅。法院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超越了他的權限。該法案曾被用來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普遍徵收 10% 的關稅,並對來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
法院強調,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監管國際貿易的專屬權力,而非總統。裁決指出,聯邦法律不允許總統獨立做出此類決定。該裁決具有全國性影響,永久禁止實施有爭議的關稅。
川普政府已宣布上訴,使法律程序保持開放。全球金融市場對這一消息反應積極,股市上漲,美元走強。然而,分析師警告說,關稅命運的長期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商業運營和投資產生負面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並導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下調了對美國、中國和大多數全球經濟體的增長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預計 2025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 2.8%,遠低於之前的預期。由於貿易緊張和關稅,通貨膨脹可能會更緩慢地下降。
12 個州和幾家美國小型企業提起了訴訟,聲稱關稅違憲且對經濟有害。法院的結論是,如果關稅對原告是非法的,那麼對所有人都是非法的。儘管有此裁決,川普政府仍在探索規避該決定的法律途徑。
雖然法院廢除了根據 IEEPA 徵收的關稅,但政府可能會繼續根據其他法律授權對汽車、鋼鐵和鋁徵收特定行業的關稅。川普還威脅說,如果談判沒有進展,將對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徵收 50% 的關稅。目前對歐盟大多數產品徵收的 10% 的關稅仍然有效。
這項法院裁決標誌著美國貿易政策和全球經濟的一個轉折點。雖然它給市場帶來了短期緩解,但對美國關稅和貿易關係的未來的長期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持續的法律鬥爭和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減緩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是在增長預測下調和通貨膨脹加劇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