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正與全球半導體領導者英特爾(Intel)展開深入協商,探討收購其部分股權的可能性。此舉被視為一項關鍵戰略舉措,旨在顯著提升美國本土的半導體製造能力,並鞏固國家在關鍵科技領域的自主權。此項潛在的政府投資計畫,是在美國總統與英特爾執行長譚力仁(Lip-Bu Tan)近期會晤後浮現的,同時也伴隨著對譚力仁過往在中國科技企業投資紀錄的審慎檢視。
這項潛在的合作與美國政府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復興的宏大藍圖不謀而合。根據《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的規劃,美國已投入高達 527 億美元的資金,其中 390 億美元專門用於激勵國內半導體製造業的擴張,另有 132 億美元用於支持前瞻性的研發計畫。此龐大投資計畫彰顯了美國決心重塑其半導體供應鏈的堅定意志。英特爾作為美國唯一一家能夠自主研發並生產最尖端晶片的整合晶片製造商,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對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至關重要。
近年來,英特爾經歷了顯著的市場挑戰。其市值已從 2020 年的約 2880 億美元,大幅滑落至 2025 年的 1040 億美元,同時公司利潤也幾乎腰斬。此外,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斥資 280 億美元打造的先進晶圓廠,其原定於 2026 年底的完工時程已延後,預計最早將於 2030 至 2031 年間才能開始營運。政府的潛在股權投資,有望為英特爾的轉型計畫注入關鍵的資金動能,加速其關鍵項目的推進。市場對此消息反應積極,英特爾股價在 2025 年 8 月 15 日應聲上漲超過 7%,收盤價達到 23.86 美元,反映出投資者對此戰略性合作的樂觀預期。
此發展也映照出美國與中國在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持續的戰略競爭態勢。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近期向英特爾董事會致函,對執行長譚力仁透過其創投公司 Walden International 持有數百家中國企業的股份表達了嚴肅關切,其中部分企業據稱與中國軍方有聯繫。此舉凸顯了在國家安全考量下,對關鍵產業領導者背景進行嚴格審視的必要性。英特爾方面則重申其對美國國家安全及經濟利益的堅定承諾,並表示將持續與政府保持溝通。
儘管政府的潛在注資可能為英特爾提供重要的短期財務支持,但業界專家普遍認為,英特爾能否克服長期的技術瓶頸、重拾其在先進製程上的領先地位,仍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這項潛在的政府入股計畫,不僅標誌著美國產業政策的一次重大轉變,更展現了國家透過直接參與來確保關鍵技術自主與安全的決心。這將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注入新的活力與韌性,並在日益複雜的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中,開創一個更具戰略自主性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