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訊軟體 Telegram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帕維爾·杜洛夫(Pavel Durov)於 2024 年 8 月 24 日在法國巴黎的勒布爾熱機場(Le Bourget Airport)被拘留,隨後被控共謀經營線上平台協助非法交易、拒絕與當局合作,以及共謀組織性散佈兒童性虐待材料等罪名。此事件引發了全球對科技公司內容審核責任的廣泛討論。
杜洛夫在被捕後,被處以 500 萬歐元的保釋金,並處於司法監督之下,要求他每兩週向警方報到一次,且禁止離開法國。儘管杜洛夫堅稱 Telegram 已遵守歐洲法規,並對指控表示困惑與不滿,認為這是「法律上和邏輯上都荒謬」的行為,但此案仍持續進行中。據報導,法國當局聲稱 Telegram 因缺乏內容審核機制,已成為詐欺、毒品交易、網路霸凌和組織犯罪的溫床。杜洛夫本人則認為,將平台負責人與用戶的行為掛鉤是前所未有的,並指出法國警方在逮捕他之前,並未遵循應有的法律程序。
為應對這些法律挑戰,Telegram 已宣布將加強其內容審核措施。該公司已導入人工智慧(AI)工具來提升搜尋安全性,過濾非法產品,並承諾在嚴重刑事案件中分享用戶的 IP 位址和電話號碼等資訊。據悉,Telegram 已移除數千個與非法市場相關的頻道,但同時也面臨犯罪活動轉移至新平台的挑戰。例如,有報導指出,在杜洛夫被捕後,TON 區塊鏈上的活躍地址有所增加,顯示部分活動可能轉移。
此事件不僅凸顯了科技公司在內容管理上面臨的複雜性,也引發了對用戶隱私與平台責任之間平衡的擔憂。儘管杜洛夫認為此案對法國作為自由國家的聲譽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害」,但全球監管機構對大型科技平台的監管壓力仍在持續增加。此案的發展也可能為其他加密通訊服務的未來定下新的規範,尤其是在歐洲,針對加密訊息平台的「聊天控制」(Chat Control)等法案的討論也在進行中,這可能要求平台掃描用戶的所有訊息,以防止兒童性虐待等犯罪行為。這場法律風波也讓外界關注,科技公司在保護用戶隱私與配合執法之間,將如何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