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亞洲早盤,加密貨幣市場經歷劇烈波動,比特幣價格跌破111,000美元大關。此次下跌主要歸因於一個持有大量比特幣的「巨鯨」拋售了24,000枚BTC,價值超過3億美元。此舉在流動性較低的市場中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槓桿部位總計超過5.5億美元遭到強制平倉。
比特幣在經歷此次拋售後,價格一度跌至110,500美元,隨後在112,800美元附近企穩。此次事件凸顯了加密貨幣市場的脆弱性,特別是在槓桿交易中,價格的劇烈波動可能迅速導致交易者遭受重大損失。分析師指出,此次拋售可能與巨鯨的策略性獲利了結有關,同時也反映出市場對宏觀經濟因素的敏感性。
與比特幣的劇烈波動相比,以太幣展現出相對的韌性。儘管也受到整體市場下跌的影響,以太幣的價格在4,368.40美元附近波動。有分析師認為,預期中的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降息以及以太坊自身的技術進展,可能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轉向以太幣。例如,以太坊的「Dencun」升級引入了EIP-4844(Proto-Danksharding),大幅降低了第二層(Layer 2)擴容解決方案的交易費用,最高可達98%,這有望提升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效率和吸引力。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對加密貨幣市場具有顯著影響。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可能在近期降息,這通常會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並鼓勵投資者將資金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包括加密貨幣。歷史數據顯示,在過去的降息週期中,比特幣和以太幣都曾出現顯著上漲。例如,在2024年的降息週期中,比特幣價格上漲了120%。這種預期為加密貨幣市場注入了樂觀情緒。
此外,機構投資者對以太幣的興趣日益濃厚。與比特幣相比,以太幣的質押收益、通縮機制以及不斷進步的擴容技術,使其在機構投資者眼中更具吸引力。有數據顯示,機構資金正從比特幣轉向以太幣,這可能預示著市場結構正在發生轉變。例如,在2025年第三季度,以太幣與比特幣的價格比率達到了14個月來的最高點0.71,顯示出資金流向的明顯變化。
儘管市場近期出現波動,但分析師普遍認為,比特幣和以太幣的長期前景依然樂觀。機構投資者的持續參與、技術升級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都為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支撐。然而,市場的波動性依然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巨鯨的行為和槓桿交易的風險,這些都可能在短期內對價格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