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科技格局,AI新創公司的估值屢創新高,吸引了創紀錄的投資。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498家AI獨角獸企業(估值達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公司),總市值估計高達2.7兆美元。此成長速度已超越網際網路泡沫時期,顯示AI產業的爆炸性擴張與巨大的財富創造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百家AI獨角獸公司成立於2023年之後,這凸顯了投資者對此領域的興趣激增。此外,超過1,300家AI新創公司估值已突破1億美元,進一步證明了該產業的快速擴張與巨大的財富生成能力。Anysphere、OpenAI和Safe Superintelligence等公司透過大規模融資,為其創辦人創造了可觀的帳面財富。
許多這類新創公司選擇維持私有狀態,以規避公開市場的壓力,轉而依賴主權基金、創投基金和私人投資者的資金挹注。舊金山灣區依然是全球AI生態系的關鍵樞紐,匯聚了眾多最具價值的AI新創公司、投資基金和研究實驗室。儘管部分專家對潛在的估值過高發出警告,但AI無疑是本十年科技財富創造的主要驅動力。
AI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催生了新的財富結構。例如,OpenAI在2025年3月獲得了40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3,000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私人科技交易之一。同樣地,Ilya Sutskever創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在2025年4月完成了2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飆升至320億美元,儘管該公司尚未推出任何產品。Anysphere,這家開發AI編碼助手Cursor的公司,在2025年6月也獲得了9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99億美元。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AI技術的巨大潛力,也反映了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
然而,隨著AI投資熱潮的升溫,包括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在內的專家也對潛在的市場泡沫發出警告,將目前的狀況與90年代的網際網路泡沫相提並論。Altman指出,儘管AI具有變革性的潛力,但市場上存在「瘋狂的估值」和「非理性的投資者行為」,這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失。他強調,投資者和新創公司應將決策建立在基本面之上,而非僅受市場炒作影響。這種對估值過高的擔憂,加上部分AI新創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為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儘管如此,AI在推動創新、提高生產力以及創造經濟價值方面的作用仍然是毋庸置疑的,預計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引領科技財富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