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的博阿茲柯伊-哈圖沙(Boğazköy-Hattusha)遺址,考古學家於2023年挖掘出土了一種先前未知的印歐語系語言,為研究古代安納托利亞的語言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新的視角.
哈圖沙曾是西元前1650年至1200年間赫梯帝國的首都,該遺址出土了約30,000塊楔形文字泥板,記錄了青銅時代安納托利亞的歷史、傳統和社會. 這些泥板主要以赫梯語寫成,但也包括其他語言,如盧維語、帕拉伊語和哈提語.
德國維爾茨堡朱利葉斯-馬克西米利安斯大學的丹尼爾·施韋默教授指出,赫梯人對記錄外語宗教儀式表現出獨特的興趣. 新發現的語言出現在一個用赫梯語寫成的宗教儀式文本中,被稱為卡拉什馬語,可能源自赫梯帝國西北邊陲的卡拉什馬地區.
語言學家伊麗莎白·里肯證實,卡拉什馬語屬於印歐語系的安納托利亞語族. 專家表示,卡拉什馬語與盧維語有相似之處.
哈圖沙古城於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學家們希望在未來的挖掘中能發現更多卡拉什馬語的文獻. 施韋默教授所著的關於174塊卡拉什馬語泥板的解讀著作《Keilschrifttexte aus Boghazköi (Cuneiform Texts from Boghazköi)》已以數位形式發布.
對卡拉什馬語的研究有助於更深入地了解赫梯帝國的文化交流和語言多樣性. 赫梯人記錄外語儀式的做法,反映了他們在外交和宗教事務中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哈圖沙遺址持續出土的文物,不斷挑戰和豐富著人們對古代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