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于2025年10月8日正式跨越了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性门槛,标志着其一轮强劲上扬达到了阶段性高点。 这一价格的飞跃,是全球宏观格局中多重力量交汇共振的结果,清晰地映射出当前世界对稳定价值的深层渴求。 截至10月8日收盘,伦敦现货黄金报收于4040.42美元/盎司,自9月30日以来累计上涨了5.41%。
此次金价的飙升,根源在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 首当其冲的是地缘政治的持续动荡,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事件,这一僵局极大地削弱了传统金融工具的信誉基础,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既有体系的信心产生动摇。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领域弥漫的阴霾,包括贸易壁垒的加剧以及对未来通胀的忧虑,促使资本加速流向被视为终极避风港的黄金,以期实现资产的保值与稳固。
支撑这一历史性突破的另一关键支柱,是全球央行层面的战略性行动。 信息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央行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增持黄金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十一个月增持,截至9月末,黄金总储备已突破2300吨(约7406万盎司), 彰显了其深化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的战略布局。 波兰央行也因持续购金并加速将存放于伦敦的黄金运回国内,被视为展示国家经济实力的举措,意在对冲美元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储备多元化趋势,为黄金价格提供了坚实的结构性底部支撑。
市场行为已然发生深刻转变。 投资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偏向黄金,这不仅体现在实物黄金的抢购上,也反映在黄金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强劲净流入中。 市场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转向宽松,实际利率的下行直接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进一步推高了黄金的吸引力。 华尔街投行高盛最新报告指出,新兴市场央行将持续通过增持黄金实现外汇储备的结构性多元化,并已将2026年12月的黄金价格预期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当前局势如同一次对内在信念的校准。 外部环境的动荡,无论是政治上的僵持还是经济上的迷雾,都不过是内在不确定性在宏观层面的显现。 投资者和机构对黄金的青睐,实质上是对确定性、对永恒价值的集体选择。 分析师普遍认为,只要全球地缘政治的张力不减,经济前景的迷雾不散,黄金价格的攀升态势仍有延续的可能。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此刻是审视自身配置、以更具远见的眼光来平衡风险与机遇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