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的“海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近日在南海的一次科学考察任务中成功下潜至4140米的深度,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技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任务由上海交通大学承担,并在“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母船上进行,与“海斗一号”深海无人潜水器进行了协同作业,展现了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卓越能力。
“海驰”号ROV是一款为深海探索而设计的先进装备,其最大下潜能力可达6000米。在本次南海海试期间,它不仅成功抵达了4140米的预定深度,还高效收集了深海生物样本和沉积物。该潜水器配备了高清摄像头、精密机械臂、声纳系统及各类传感器,并展示了其自动航向控制和精准悬停等关键功能。此次任务是中国在一艘科研母船上首次实现两种不同类型深海无人潜水器的协同部署,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复杂水下作业中的能力。
此次科考行动依托于“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母船,这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科考和训练 vessel,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建造,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它具备全球航行能力,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设备,能够支持长期的深海科学研究任务,如海洋测绘、生物多样性研究、新物种发现以及近海底基因采集等,堪称“海上移动实验室”。
南海作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海驰”号的成功下潜,为深入了解南海的深海环境、地质构造以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中国在深海探测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包括“蛟龙”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以及“海斗一号”等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等极端深度的探索成就,都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深海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之一。这些成就不仅增强了中国对海洋的认知能力,也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次“海驰”号ROV在南海的成功应用,是继“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之后,中国深海技术实力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它标志着中国在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理解深海生态系统以及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向前迈进。这种对未知深海领域的探索,不仅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更是对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奥秘的追寻,体现了人类对认识和保护海洋家园的共同愿景与不懈努力。此次任务的成功,为未来更广泛、更深入的海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