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在中国天津举行。此次峰会汇聚了来自10个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总计超过20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阐述了其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成员国寻求融合而非脱钩,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在当前一些国家试图推行“国际事务中的独裁”的背景下,一个更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峰会批准了《天津宣言》以及一项长达十年的发展战略(2026-2035年),为组织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峰会决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旨在促进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并减少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在技术合作方面,峰会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承诺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并确保所有国家在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中国还承诺建立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平台和中心,以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在推动上合组织深化合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就地区安全、反恐、经济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举行了双边会晤,双方就加强贸易和解决边境争端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会晤被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信号,尤其是在美国对印度实施贸易限制的背景下。
此次峰会的成果和各方表态,清晰地反映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正积极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和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以应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挑战。峰会不仅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互信,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更多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并为国际关系树立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一项由国际新闻部门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肯定了上合组织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影响,近70%的受访者认为在SCO框架下,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