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已明确表示,在停火后不会派遣本国军队参与潜在的维和任务,此举标志着德国政府在对乌克兰的军事介入问题上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立场。此前的德国政府曾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此类部署持开放态度。
德国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强调,在乌克兰部署德国士兵将构成过重的负担,并重申了德国通过提供先进的防空系统、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支持来协助乌克兰自卫的承诺。他表示,德国对和平谈判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强调需要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并持续对俄罗斯施压。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也呼应了这一观点,认为虽然欧洲在和平进程中扮演角色,但美国的意愿将是决定性的。他表示,在当前环境下无法设想德国士兵被部署到乌克兰,并认为建立一支有效的乌克兰军队是结束冲突的关键。
德国的这一立场与法国和英国等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意向形成了对比。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坚持认为,外国军队对于协议达成后的安全至关重要。他此前曾对美国准备提供安全保障表示赞赏,并强调这些保障措施必须切实可行,涵盖陆海空,并需欧洲的参与。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正在就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承诺进行讨论,尽管具体细节仍在商榷中。
德国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为这一决策增添了复杂性。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崛起及其亲俄立场,对德国的外交政策辩论产生了显著影响。AfD反对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对与俄罗斯的对抗持谨慎态度。该党派在2024年9月1日的图林根州选举中获得了32.8%的选票,在萨克森州也达到了30.6%。该党派的政治主张,包括对北约和欧盟的怀疑,以及对俄罗斯的温和态度,正挑战着德国传统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对乌克兰的支持。
德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做出的战略选择。虽然德国专注于通过非军事手段支持乌克兰,但其国内政治动态以及盟友间不同的应对策略,共同塑造了当前复杂的和平进程。这种多方考量下的审慎态度,旨在寻求一条既能维护地区稳定,又能避免不必要冲突升级的道路,为乌克兰的长期安全和地区和平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