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于2025年8月7日宣布了一项旨在完全控制加沙地带的军事计划,该计划代号为“基甸战车行动”。此举旨在消除哈马斯武装力量,并最终将加沙地带的治理权移交给非哈马斯背景的阿拉伯武装力量。然而,这项计划在以色列国内外均遭遇了广泛的反对,主要担忧集中在可能引发的长期冲突以及对人道主义状况的潜在灾难性影响。
根据内塔尼亚胡的说法,以色列不寻求永久占领或治理加沙地带,而是希望建立一个安全边界,并将其移交给能够有效管理且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阿拉伯力量。他强调,哈马斯无法为加沙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只有清除哈马斯才能带来新的未来。然而,关于具体将由哪些阿拉伯力量接管治理权,目前尚不明确。
以色列军方高层,包括参谋长埃亚尔·扎米尔中将,对全面接管加沙地带的计划表示了显著的担忧。他们认为,此举可能导致以色列陷入一场代价高昂且旷日持久的冲突,并危及仍在加沙地带的约50名人质(其中约20名人质据信仍存活)的安全。此外,该计划还将给已经疲惫不堪的以色列部队带来巨大压力。
联合国的警告尤为严峻,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指出,此类行动可能导致“灾难性的人道主义后果”。目前,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状况已极其严峻,联合国警告称,该地区正处于饥荒的边缘,超过50万人面临饥荒般的生活条件,儿童的营养不良和死亡人数急剧上升。联合国强调,仅靠空投援助远远不足以缓解危机,必须开放过境点,允许更多援助进入。
以色列国内也存在反对声音。包括“人质家属论坛”在内的团体呼吁停止战争,并达成释放人质的协议。以色列国内的抗议活动也显示出民众对战争的疲惫以及对政府处理方式的不满。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约半数以色列民众(51%)支持继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但也有39%的民众表示反对。
历史背景方面,此次行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该袭击导致了当前冲突的爆发。自那时以来,据报道已有超过61,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国际社会普遍担忧,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并对全球能源和农业市场产生连锁反应。有分析指出,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已推高油价,并可能导致2026年全球援助资金削减20%。
面对多方压力和担忧,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这一计划的最终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地区稳定,也牵动着人道主义危机和人质安全等多个敏感议题。以色列国内的争议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预示着“基甸战车行动”的未来之路将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