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各国在对以色列实施制裁以应对加沙地区日益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问题上,出现了显著的分歧。尽管欧盟委员会曾提议采取包括阻止以色列初创企业获得欧盟研究资金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但由于成员国之间未能达成一致,这些提议被推迟。在此背景下,部分欧盟国家采取了独立行动,而德国则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于加沙的武器。
在欧盟层面,7月15日,欧盟外交部长们决定不采取针对以色列的行动。此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曾提出包括暂停《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定》、取消免签待遇或阻止以色列定居点商品进口等多种选项。然而,由于成员国之间存在意见分歧,这些措施未能获得一致通过。与欧盟的集体不作为形成对比的是,德国在8月8日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于加沙地带的武器。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表示,尽管德国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但对军事行动升级造成的人道主义影响深感担忧。他指出,鉴于以色列内阁决定对加沙地带采取更强硬的军事行动,德国政府将“暂不批准任何可能用于加沙地带的军事装备出口”。
其他欧洲国家也采取了不同步的行动。英国在5月20日以加沙的军事扩张为由,暂停了与以色列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荷兰,名为“红线”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于5月18日至6月15日在海牙举行,要求对以色列实施制裁、暂停《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定》并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其中,6月15日的抗议活动吸引了超过15万名参与者,是荷兰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
在国际司法层面,7月15日,国际法院(ICJ)在南非提起的灭绝种族案件中采纳了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采取措施保护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同日,国际刑事法院(ICC)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约阿夫·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指控其犯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
此外,爱尔兰在6月24日将“以色列定居点(禁止进口商品)法案2025”提交内阁审议,该法案若获通过,将禁止进口来自被占领土以色列定居点的商品。
总体而言,尽管欧盟内部在对以色列的制裁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包括德国、英国、荷兰和爱尔兰在内的多个国家,以及国际司法机构,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对加沙危机作出反应,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当前局势的复杂关切和不同层面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