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寻求最高法院的介入,以恢复一项要求护照反映个人出生时生物性别的政策,此举将取消为非二元性别和间性人士提供的“X”性别标记。此案源于特朗普总统在2025年1月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推翻了拜登政府2022年允许护照申请人选择“M”(男性)、“F”(女性)或“X”(其他)作为性别标记的政策。
该行政命令将性别定义为“个体不可改变的生物学分类,仅限于男性或女性”,并指示国务院修改相关规定,要求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件(包括护照)准确反映持有人的性别。随后,国务院暂停了处理要求“X”性别标记的护照申请,并修改了申请表格,仅提供“M”或“F”选项。此后,七名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人士提起诉讼,挑战该政策,认为其侵犯了他们的宪法权利。2025年4月,美国地区法官朱莉娅·科比克发布了一项初步禁令,阻止了该政策的执行。特朗普政府对此判决提出上诉,并在2025年9月,由总检察长D.约翰·索尔向最高法院提出紧急请求,要求解除该禁令。
索尔辩称,该政策符合政府的外交政策和科学对性别的理解,并指出下级法院的裁决“没有法律或逻辑依据”。他认为,公民不能强迫政府在身份证明文件上使用其认为不准确的性别标识,尤其是在这些文件是政府财产且代表总统与外国政府沟通的宪法和法定权力行使的情况下。他引用了最高法院近期一项支持保守派法律的裁决,认为该裁决支持政府的立场。
此案的核心争议在于,要求护照反映出生时的生物性别是否侵犯了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人士的宪法权利,以及最高法院在官方身份证明文件上的性别标记问题上的立场。此案的结果将对跨性别、非二元性别和间性人士在美国的法律和社会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护照自1977年起才开始包含性别标记,而在此之前,护照并未记录旅行者的性别。1970年代中性时尚的兴起促使政府官员担忧边境官员在识别性别方面可能面临困难,从而导致性别标记成为美国护照的永久特征。然而,这些标记的引入并非出于安全原因,而是对文化焦虑的回应。
目前,最高法院的裁决尚未公布。此案的结果将为联邦身份识别政策以及对非二元性别和间性人士的法律承认设定重要的先例。此举也反映了围绕行政权力界限和个人权利的更深层次的斗争,关乎个体如何定义其身份以及政府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对于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美国人来说,护照案件的判决结果可能决定他们的政府是否承认他们真实的生活经历,还是强迫他们携带与自身感受根本不符的身份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