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2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欧佩克+)在逐步放松产量限制方面仅完成了其目标的三分之二,每日产量比计划低约50万桶。这一缺口主要归因于包括俄罗斯、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多个成员国面临的产能瓶颈。俄罗斯的产量还受到制裁和基础设施挑战的额外制约。为应对此局面,欧佩克+代表于2025年9月18日至19日在维也纳举行会议,旨在更新成员国的石油生产能力估计值,为2027年设定新的、更现实的产量基线。
尽管欧佩克+一直在努力逐步解除之前的减产协议,但实际产量增长未能达到预期。自2025年4月以来,八个核心成员国开始提高产量,目标是在9月底前完全取消220万桶/日的减产额度,并从10月开始进一步取消165万桶/日的减产额度。然而,截至9月26日,实际增产仅达到计划的75%,即约192万桶/日的增幅中,短缺了近5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欧佩克+的闲置产能估计为410万桶/日,但大部分由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持有,这凸显了该联盟在应对突发供应中断时的脆弱性。
此次维也纳会议的核心议题是更新各成员国的最大可持续原油生产能力评估方法。这一过程颇具争议,因为一些国家,如阿联酋,在大量投资后希望提高其配额,而另一些国家则面临产能下降的困境。安哥拉已于2024年因生产目标分歧而退出该组织。欧佩克+秘书处计划在年底前向部长级会议提交一项评估方案。此次产量缺口也对全球油价产生了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攀升至七周高点,接近每桶69美元,这与市场对供应过剩的预期形成对比。
俄罗斯的石油行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制裁,但其炼油能力受到了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严重影响。据估计,自8月初以来,乌克兰的袭击已导致俄罗斯约17%的炼油能力瘫痪,并迫使俄罗斯增加原油出口。尽管如此,俄罗斯仍通过向亚洲市场(如中国和印度)提供折扣原油来维持其出口。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欧佩克+的产量目标完成率不足,以及其有限的闲置产能,都表明全球石油市场在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地缘政治因素时,仍面临着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