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可可和腰果生产的领军者科特迪瓦共和国,于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举行了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当地时间上午08:00投票站正式开放,并计划于18:00关闭。现年83岁的现任国家元首阿拉萨内·瓦塔拉正在寻求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这一举动得益于2016年宪法改革,该改革有效地清除了他此前的任期限制,引发了巨大的政治争议。
当前,科特迪瓦的政治氛围异常紧张,核心原因在于宪法委员会决定取消多位有影响力的反对派人物的参选资格。被排除在外的包括前总统洛朗·巴博(80岁),他因涉及2011年冲突的定罪记录而被取消资格。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前瑞士信贷首席执行官蒂让·蒂亚姆(63岁),尽管他已于2025年3月放弃法国国籍,但法院裁定其放弃国籍的时间不合时宜,从而剥夺了他的参选权。
这些具有高度争议性的裁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街头抗议浪潮。政府对此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措施。截至目前,至少有237名“总阵线”政治运动的代表被拘留。更甚者,其中58人已于周二被判处36个月的监禁,罪名是参与抗议活动。为了确保选举过程中的秩序与安全,当局部署了超过44,000名警察和军事人员,显示出高度戒备状态。
除了寻求连任的瓦塔拉之外,其他登记在册的候选人包括西蒙娜·巴博(76岁)、让-路易·比永(60岁)、阿胡阿·唐·梅洛以及亨丽埃特·拉古·阿朱阿。尽管反对派力量目前呈现出分裂状态,使得瓦塔拉似乎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但国内的平静只是表象。根据选举规则,候选人必须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绝对多数票才能直接获胜。包括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在内的国际观察团指出,和平且公开的选举对于科特迪瓦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激烈的政治对峙背景下,科特迪瓦仍然是该地区的经济驱动力。农业是其经济的基石,可可价格目前正处于历史高位。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社会问题,约有37.5%的人口仍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为政治紧张局势提供了社会基础。为了增强经济自主权,科特迪瓦正在积极推动本土可可加工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对全部可可产量的加工。例如,2025年6月,耗资2.35亿美元的新Transcao CI工厂投入运营,使该国的年加工能力增加了100,0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