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法院拒绝引渡“北溪”破坏案嫌疑人:华沙裁决引发地缘政治波澜

编辑者: S Света

2025年10月16日,华沙地方法院作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这标志着针对2022年9月发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破坏事件的国际调查进入了一个关键转折点。法官达里乌什·柳博夫斯基正式驳回了德国方面提出的引渡请求,该请求涉及一名乌克兰公民沃洛德米尔·日。此人是根据欧洲逮捕令于2025年9月30日被拘留的。

据悉,波兰法院拒绝引渡的核心原因在于德国方面提供的证据论证不足且过于笼统。被拘留者的律师蒂莫特乌什·帕普罗茨基将这一裁决誉为波兰司法史上最重要的判例之一。他明确指出,不应追究乌克兰公民在抵抗侵略者背景下所采取行动的责任,并对德国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这一判决有力地凸显了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案件时,诉讼材料的程序纯洁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立即对法庭的决定表示赞同,并宣称此案已告一段落。图斯克此前曾向前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和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传达过他的立场,即引渡这名嫌疑人将“不符合波兰的国家利益”。这起发生在2022年9月、位于波罗的海波恩霍尔姆岛附近的天然气管道受损事件,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近期调查中的孤立事件。就在前一天,即2025年10月15日,意大利最高法院也撤销了对另一名乌克兰公民谢尔盖·库兹涅佐夫的引渡裁决,罪名与此案相似。这表明欧洲对于处理此类引渡请求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法律立场。德国调查人员怀疑沃洛德米尔·日.参与了爆炸装置的安装,并将破坏行动与一个亲乌克兰团体联系起来,尽管他们并未指控基辅官方直接参与。

据报道,柳博夫斯基法官在裁决中强调,在进行“正义的、防御性战争”时,对敌方基础设施采取的攻击行为不应被视为犯罪。这一观点反映了在持续的冲突背景下,欧洲法律界对事件法律定性进行深刻的重新评估,对未来涉及冲突背景的引渡案件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

  • Deutsche Welle

  • Courthouse News Service

  • Al Jazeera

  • The Kyiv Independent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