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神舟-20!在地球轨道上度过204天,在神舟-21号乘组抵达天宫空间站的几天后,航天员陈东、陈忠瑞和王济安全着陆。
神舟二十号乘组因空间碎片风险推迟返回后,改乘神舟二十一号安全着陆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乘组,包括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和王杰,在完成于天宫空间站的既定任务后,最终搭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安全返回地球。此次返回原定于2025年11月5日,但因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遇微小空间碎片撞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A)启动风险评估程序,导致返回计划推迟。神舟二十号飞船本身继续停留在轨道上,CMSA正对其受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神舟-21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
神舟二十号乘组自2025年4月起驻留空间站,原计划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科学考察与维护工作。在返回前夕的11月4日,神舟二十号乘组与新抵达的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完成了在轨交接仪式,新乘组中包含航天员武飞。最终,神舟二十号乘组于11月14日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比原计划推迟了约九天。此次事件凸显了近地轨道日益严峻的空间碎片威胁,即便是微小碎片,其高速动能也足以对在轨航天器构成严重损害。
中国空间站为应对此类风险,已在神舟十七号任务后加装了“星盾-3”型复合防护层,该防护层能将2毫米碎片的撞击能量分散至二十分之一,防护效率提升了40%,同时空间站还配备了舱体撞击泄漏监测系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焦维新教授曾指出,对于1毫米至1厘米的微小碎片,现有监测手段难以应对,主要依赖航天器自身的被动防御措施。
此次延迟返航的背景是人类活动在近地轨道积累了大量难以清除的“太空遗迹”。有数据显示,美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其产生的空间碎片数量占比超过30%。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技术上通过多层防护结构抵御撞击,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碎片研究,并制定了《空间碎片减缓要求》等标准。
尽管面临安全挑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仍在持续推进。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中,除航天员外,还搭载了四只小鼠,用于研究微重力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宏伟蓝图未受影响,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并已命名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和月面着陆器“揽月”。
来源
CNN International
Reuters
AP News
Scientific American
Wikipedia: Shenzhou 21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