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更新获利政策,打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编辑者: Dmitry Drozd

YouTube于2025年7月宣布了其合作伙伴计划(YPP)的重大更新,旨在遏制“大规模生产”和“不真实”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自2025年7月15日起,创作者将无法从被归类为“批量生产”或“重复性”的内容中获利,而这一分类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此政策调整是为了应对日益增多、往往缺乏原创性和真实性的人工智能生成视频。YouTube发言人重申,平台上所有内容,无论其创作方式如何,都必须遵守社区准则。此前,派拉蒙影业在2025年3月因在Instagram上为电影《Novocaine》宣传视频中使用人工智能脚本和旁白而受到批评,该视频因其被认为低质量的人工智能生成性质而引发了批评。

为了提高透明度,YouTube推出了新的标签系统。创作者现在必须披露其视频是否包含逼真的人工智能生成或合成内容。这些标签将在视频描述中显示,对于敏感主题,还将直接在视频播放器中显示。一项由Raptive进行的研究发现,当观众认为内容是人工智能生成时,他们对内容的信任度会下降近50%,对品牌广告的购买意向也会降低14%。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泛滥引发了对内容质量和观众信任的担忧。批评者担心,此类材料可能会充斥平台,导致低价值内容的泛滥。YouTube正在积极努力防止重复性和批量生产内容的获利,强调原创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反映了YouTube在平衡人工智能的创作潜力与维护可信赖、高质量内容生态系统方面的持续承诺。YouTube鼓励创作者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的创造力,以确保内容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平台此举旨在维护其作为真实、高质量内容中心的声誉,并应对信息误传和低质量内容迅速传播的挑战。

来源

  • The Guardian

  • YouTube Cracks Down On 'Inauthentic' AI-Generated Content

  • Our approach to responsible AI innovation - YouTube Blog

  • YouTube to roll out labels for ‘realistic’ AI-generated content | CNN Business

  • AI slop - Wikipedia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