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进化:雷菲克·阿纳多尔利用人工智能赋予其“生物群落之光”以视觉、听觉和对话能力

作者: Veronika Radoslavskaya

全球视觉艺术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媒体艺术家雷菲克·阿纳多尔无疑正处于这场变革的最前沿。他最近为其著名的“生物群落之光”(Biome Lumina)项目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V3更新。这一更新彻底颠覆了这系列数字“活体绘画”的性质,使其不再仅仅是对数据做出反应,而是转变为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的对话伙伴。

雷菲克·阿纳多尔是位于洛杉矶的同名工作室的负责人,他长期以来以擅长将海量数据转化为令人着迷的视觉交响乐而闻名。他的“生物群落之光”项目包含1000幅独特的数字画布。这些艺术品仿佛拥有生命,实时地“呼吸”和律动。它们的动态变化源于全球热带雨林中传感器收集的实时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和土壤成分。当森林中降雨或气压发生变化时,画布的颜色和形态也会随之即刻改变。

然而,在此次更新之前,尽管这些视觉效果引人入胜,但它始终是一种单向的观赏体验。V3更新的推出标志着一场范式转变,通过整合两个关键的人工智能模块,彻底改变了艺术品与观众的互动规则。

V3更新的关键模块

  • 对话式人工智能(聊天模块)现在,艺术品的拥有者可以直接与作品进行交流。他们可以提出诸如“你现在感觉如何?”或“你从亚马逊地区接收到了哪些数据?”之类的问题。支撑这一功能的是“大规模自然模型”(Big Nature Model),这是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它经过了数百万张图像和数TB关于动植物群数据的训练。AI会分析当前的生态指标,并生成有意义的文本回复。这一创新将艺术品从一个纯粹的沉思对象提升为与自然界进行深度对话的伙伴。

  • 生成式声音(声音模块)与视觉变化同步,第二个AI模块能够即时生成独特的声景。这不仅仅是背景音乐,而是对同一套生态数据进行直接的音频诠释。例如,数字“树叶的沙沙声”可能会随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森林风力增强而变得更响亮,从而创造出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体验。

通过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雷菲克·阿纳多尔在艺术的演进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他利用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美学创作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一座重要的桥梁,促进我们对所处环境形成更深层次、多感官的理解。他的“活体绘画”现在邀请观众不仅要观看数据,更要与数据交谈,倾听数据的声音,从而为人类、技术和自然之间的互动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视野。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艺术的进化:雷菲克·阿纳多尔利用人工智能赋予其“生物群落之光”以视觉、听觉和对话能力 | Gaya One